近年来,在贵州网络诈骗、电信诈骗、街头诈骗、交友诈骗等层出不穷, 通过设置亲情、迷信、小便宜、“安全”等陷阱,往往能击中老年人的软肋,使其陷入圈套。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骗术,老年人防范意识差,如果子女和社会对他们关心不够,极可能给骗子可乘之机。为此,贵阳市开展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,贵阳老年公寓也将助力这一行动,普及和宣传养老诈骗知识,预防老年诈骗。
钟老太太平时独自居住,今年 6 月 8 日, 老人接到一个电话,对方自称是警方,说老人的银行账户涉及洗钱,需要接受警方调查,但可以通过把银行存款转到安全账户的方式,证明自身清白,但所有行动都要保密。
听到这个消息,老人很是恐慌,一夜没睡着又不敢跟孩子说。第二天上午,“警方”电话再次打来。为了证明自身清白,老人中午只身去银行,准备把银行卡上资金共约 48 万元,转到对方提供的“安全账户”。到了银行网点,对方还“指导”老人,如果银行工作人员询问为什么汇钱,就说是帮孩子买房。
万幸的是,因为老人常到这家银行领退休金,银行业务员对她比较熟悉,得知老人要汇出 48 万顿时警觉起来。业务员多番提醒,到下午近 2 点时,才让 老人打消了念头。后经警方核实,这是一起电信诈骗。
骗局分析:近年来,电信诈骗成了对市民财产危害最大的诈骗手法,很多中老年人上当。这类骗局常见的有银行卡涉嫌洗钱、所寄邮包贩毒、冒充亲友转账等由头,通过向老年人拨打手机或固定电话,询问老年人身份信息、银行卡号、储存金额等,然后通过恫吓、诱骗等手段,一步步将老年人诱进圈套,最终实现骗钱目的。
温馨提示:遇到这类骗术,通常不要惊慌,最有效办法就是直接挂掉电话;实在拿不定主意,就给亲友打电话询问。当不法分子提到“转账”或“汇款” 时,必定是骗局无疑,应挂掉电话立即报警。
二、网络诈骗
轻信网络代理炒股 70 多万没了
江阿姨是个老股民,一天她在家上网看股市,屏幕上突然跳出一家证券公司的网页。江阿姨点开网页一看,上面说该公司有内部消息,还有专业炒股队伍,只要加入公司会员,就可以保证有固定收入。接下来 3 天,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先后向对方账户打入 5 万元,由其代理操作,没过两天, 就收到对方转来的两笔近 5000 元收益。尝到甜头后,江阿姨又两次向该网站提供的账号汇去 70 万元。不过,当江阿姨再次打电话求证汇款是否到账时,对方已关机。
骗局分析:不法分子前期收到股民小部分资金后, 会给股民一点甜头,然后通过帮助选股票付酬劳、缴纳“收益分成保证金”“代为申购新股保证金”“向总监及高层送红包”“内部股票抢购”等借口,让股民加大投入,再瞬间消失。
温馨提示:对网上所谓帮你赚大钱的信息和来历不明的荐股电话,不要理睬。遇到这类事情,多和子女、亲朋好友沟通再做决断,不可擅自做主。
三、交友诈骗
“富婆征婚”老汉汇去 60 万
2016 年 12 月,老倪在路边捡来一张小广告,上面说年轻漂亮的富婆“征婚求子”, 还给高达数百万元的回报。
年已六旬的老倪心动了,按小广告上的电话打了过去。对方很客气,先让老倪汇 100 元诚意金,再汇 2000 元见面金。老倪汇钱后,对方说他初试“合格”, 但还需再汇 10 万保证金……就这样,此后近一个月, 老倪每接一个电话,就去银行汇一次钱,前后汇去了 60 万,其中 50 万是借的高利贷。后来,老倪无意间和熟人说起这件事,被熟人告知是上当了,他才醒悟。当天家人报警。就在警方侦查期间,老倪像是着魔一样主动和骗子联系,又被骗了钱。
骗局分析:老年人对交友诈骗中的套路很陌生,防范和辨别意识差,尤其单身老人,情感和心理防线都比较脆弱,一旦遇到谈得来的人,很容易信任对方,进而被骗取钱财。倪老汉,为了赚大钱,像被洗脑一样信任对方,结果被骗得很惨。
温馨提示:老年人尤其是单身老人,交友切记要谨慎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特别是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,但感情上受过挫折的中老年人,交友时更要当心,不要因为自己情感经历不顺,就轻易相信别人表达的爱意。不轻信,不随意借钱给刚相识不久的朋友,遇事多与家人商量,才是可取的。
四、投资理财诈骗
为求高回报倾囊投资 10 万元打水漂
退休老人张某听销售人员说有很多外国货币和艺术品可供收藏,并承诺每半年或一年会对这些纪念品进行回收,回收价要比现在高好几万。“钱放在那里我基本上也用不到,既然有这么好的项目和收益,为啥不拿出去投资呢。”老张心想,于是在半年的时间里,他陆续投资达 10 万元购买了一批纪念品,坐等收益。可谁知,半年过去了,所谓的高收益没见到,收藏公司已人去楼空,老张的 10 万元打了水漂。
温馨提示:本案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投资理财诈骗,犯罪分子抓住老年人知识更新慢、对金融产品了解少的弱点,以高息为诱饵骗取钱财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不可轻信他人而给骗子可乘之机。在投资之前多 与子女、家人或专业人士沟通,提高防范意识。
五、保健品诈骗
养老钱全部买了保健品子女规劝不听与之反目
75 岁的胡大爷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名小伙子,三天两头提着水果到胡大爷家看看,嘘寒问暖,与他聊天喝茶,渐渐取得老人的信任。熟悉之后便向他推销保健品,胡大爷拿出一个月的退休金 3500 元钱买了一堆保健品,可吃完之后没有任何作用,与小伙子所吹嘘的大相径庭。
温馨提示: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关注身体保健的心理需求,通过健康讲座、推销保健品等形式诈骗钱财。老年人要多关注媒体曝光的诈骗行为,不要轻信 “专家”“权威”等推销,也不要相信“包治百病” 的保健品,治病还要到正规医院。
特别提醒
得不到子女关爱老年人更易被骗 《中国老年人防诈骗指南》中提到,当前我国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,不外乎两个原因,一是老年人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下降,难以识别日益花样翻新的骗术,信仰迷信、爱慕虚荣、贪小便宜等;二是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关爱不够,特别是与子女对老年人关爱不够有关,这一点对空巢老人特别重要。如今,许多老年人独居空巢,子女长期不在身边,感到心里空虚,迫切需要交流,很容易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蛊惑。假如家人或子女时常关心老人,多陪伴老人,及时与老人交流社会出现的各种诈骗手法,那么诸如电信诈骗、网络诈骗、街头诈骗、 交友诈骗等,都不会得逞。
“总之,不贪心,不虚荣,就能防住大部分的诈骗。”,《中国老年人防诈骗指南》 提到的“防骗六招”,即提醒老年人戒除贪婪心理, 抵制虚荣心理,强化警戒心理,正规途径办事,常与亲友沟通,讲科学勤学习,都是很有必要的。